论笑与《龙门镖局》

longmen-yg

好久没有追着看电视剧了。此前不久,刚刚看完了《武林外传》,对宁财神的编剧功夫印象深刻。得知宁财神出了新戏《龙门镖局》,马上一集接一集地看完了。在电视剧质量平均低下的今天,看《龙门镖局》这样的作品,还是很满足的。

人们说宁财神蛰伏七年才有了《龙门镖局》。具体时间笔者也就不去调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宁财神作为编剧的功力,确实是更加精进了。如果说《武林外传》是宁财神古装情景喜剧的初次尝试,多少还带有一些拘束和羞涩的话,那《龙门镖局》的剧情设计和表达方式,则颇显游刃有余,落落大方。这一点,在人物时代感上有很明显的表现。在《武林外传》中,虽然也有大量现代人的语言和观点,但台词和剧情上,总是显出一些小心。大约是怕观众接受程度有限。而《龙门镖局》中的人物,则任由情节和人物的需要,直接扔出现代人的最直接的观点和语言。甚至让人物多次直言,某某东西还要几百年才能出现。这种在时代问题处理上的洒脱,表现了编剧对整体风格把握的到位与自信。对人物到底是哪个时代的这样的问题,彻底采取“不解释”的态度。这种营造情景氛围的手法,让人想到了电影《哈利波特》。结果就是看着很过瘾。

在喜剧方面,宁财神继承了《武林外传》中就充分发挥的特长,把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东西硬拧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喜剧效果,张力十足。一贯夸张而一致的人物性格,古今语言和思想的有机混搭,离奇怪诞的预设情节,巧妙的视觉和音响效果,再配上似是非非(对,就是“似是非非”)的大道理。令人忍俊之余,又可若有所思。看了不少让人缺乏兴趣的电视剧后,这样的作品,还是可以让人颇有几分回味的。

宁财神的《武林外传》和《龙门镖局》确实让笔者笑得过瘾。然而,宁财神独特的幽默方式,却迫使笔者思考一个关于“笑”的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会觉得有些东西好笑?这可确实是一个多少难住了笔者的问题。

悲伤和哭泣,通常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而欢笑,则被视为不够深沉。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据说古希腊对悲剧的推崇远远高于喜剧。鲁迅则是认为,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人们认为,悲剧具有更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小的时候,应该是隐约同意这种看法的。而从小就有的一个清晰的印象,则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回答,那就是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悲与喜这两种常见情绪,如此显著的区别。关于“笑”的问题,就这样从小便困扰着我。宁财神用他的喜剧,再次让我重拾儿时的困惑。

关于笑,我经常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常常念及这八个字,倒也觉得颇有启发。所谓“意料之外”便是说,所有的笑话,都是不在日常习惯思维之中的事物。换句话说,笑点,其实是生活中原本没有的事物。而“情理之中”,则表明这种新的创造,不违常理,是合理的存在。再延伸一点,笑,其实就是人们见到新鲜事物的自然感受。反过来说,创造性的事物,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只会带来快乐的。对新鲜事物的整体感受,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如果一个新鲜事物可以给人带来恐惧或悲伤,那人们是一丝快乐也不会感觉到。类似地,如果一个新鲜事物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却因为其创造过程中,有违背道德或个人价值观的成分,人们会称之为“低俗”。但排除这些其他感受的作用之后,那种由新鲜事物带来的快乐就会凸显出来,直接的反应,就是令人发笑。

想到这些,便对笑,对喜剧,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笑所带来的喜悦,是对创造性的一种肯定。由此,喜剧也必定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把目光从笑带来的纯快乐中移开一些,去品味其中的创造性,感受其创造性的思维和角度,对人们而言,也是一种思考和提升。从这一点上看,好的喜剧会带给人们同样的启发和思考,并不必然低于悲剧。

回过头来,再看《龙门镖局》,其创造性,确实是难得。值得一提的,是这《龙门镖局》中间插入的广告。这真是一个高明的创意,令一向厌恶广告的我,都总是很期待这些由剧中人演出的广告。这就是创造性带来的喜悦。

最后,关于《龙门镖局》,还有一点要说,那就是一个喜剧,也可以不乏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这一点,在最后一集中,达到了高峰。关于婆媳关系的冲突,关于如何生活的争执,在最后一集达到相当的深度。戏中,婆媳之间的冲突,完全排除感情因素,直接将生活中的矛盾,用逻辑的方式,做最直接的呈现。虽然电视剧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但婆媳对生活态度的冲突,却需要对生活有相当充分的思考,方能看清,辨明。这确实是对观众的一大考验。但我也相信,这些关节,会在大多数人的笑声中,随着大团圆的结局,从观众的头脑中,悄悄的走,不留下一丝思考。这样的结果,却不知还是喜剧不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