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观随笔 4 —— 诚实

好久没有写博客了,最近终于又找到了写些长文字的节奏了。这里的节奏是实指节奏。生活中很多需要发生的,却并不是必须发生的事,其发生与否,不依赖你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更多的依赖于每天的生活节奏。

回归正题,今天写一写关于诚实。这是一个不小的话题,估计这次也就是点到为止。前一阵忙着在微信朋友圈发短小的文字。这其实是一个设计好的尝试。这个设计有几个不同的目的,这里想说的,是其中和诚实相关的。

诚实是一个每个人从小就接触的概念。每个人在长大后,也都在诚实与不诚实之间徘徊。然而,人们通常提到诚实,都是讲对别人要诚实。几乎没有人思考过是否要对自己诚实。“对自己诚实”听上去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说法。我们难道不是知道自己的每一个想法么?人还会对自己不诚实么?会的。人虽然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但我们未必知道自己所有的想法。其实,如果一个人从不刻意去了解自己,那么一个人对自己的无知程度可能是相当可观的。但人们做了错误的事情,或者说了错误的话,人的首先的反应是如何掩盖或淡化这个错误。很少有人回去仔细追寻这个错误产生的原因。对于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始的想法,人们避之尤恐不及,更不用说了解错误想法或做法产生的前因后果。于是,我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放弃对自己不完善的地方的关注。在这个方面,我们就不是坦诚的面对自己。也就是对自己的不诚实。这只是对自己不诚实的一种表现。人们有很多思维活动是被自己下意识地忽略的。这些被忽略的想法,把我们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所以,我在写一些小文字的时候,会去尝试捕捉那些被忽略的思维或情绪。如果你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观察的很细致,这些被忽略的想法或情绪,会被你的意识重新发现。这也就是我的不少小文字的来源。把这些想法在头脑中捕捉,放大,观察。再用文字将其记录,这就是写某些小文字的动机。除了锻炼自己捕捉自身想法的能力之外,还锻炼了自己诚实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当这种观察变为习惯时,自己也就变得不那么陌生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上面的话多少有一些道理,但也会觉得没有必要向别人展示一个这样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在这里最想说的是,人其实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秘密。如果你仔细回顾自己的经历,你会发现,很多你不想说的话,最终都和别人说了。特别是告诉了你明确不想告知的人。这并不是一个人们所说的“嘴不严”的问题。人所产生的每一个念头,都有一个要表达自己的趋势。一个念头产生了,无论你自己是希望把它说出来,还是不把它说出来,它其实都有把自己变为现实的趋势。关于念头的问题,以后我们再细聊。这里只希望大家知道,嘴不严其实不是一个毛病,几乎是一个必然。一个人想要保守一个念头,或者说一个秘密,需要非常强大的信念才能做到。也就是说,你要维护一个强大的,不说出这个秘密的念头,才能抗衡秘密自己想要说出来的势头。所以,人们所能保守的秘密,不会太多。否则,很容易说出去。或者,很容易使自己变得不愉快。因为压制自己的念头,是一个和自然过程作对的事情。

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保密的问题,就是人用肢体表达的秘密,会远多于语言所表达的。所以,在一个擅长观察人们肢体语言的人面前,即使什么都不说,也已经暴露了很多。而防止肢体语言泄密,其难度远远大于防止说漏嘴。

综合起来,人们很多时候想要隐瞒自己的想法是可笑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有意识,有步骤地向别人展示自己,倒是一个更自然的选择。

在逐渐了解自己,展示自己的过程开始后,另一个过程也需要开始。那就是如何接受这样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只是看到,只是展示,而不能接受,那也谈不上诚实。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猜到,这是一个更难的过程。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错误地习惯了生活在虚假之中。很多人甚至痴迷于谎言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中。这样一来,面对现实就变成了一个陌生的体验,而如何面对现实,也就成为了一个课题。正因为我们长时间处于一个充满虚假的环境中,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真实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但很多人看到真实之后,却大惊失色。因为真实并不美好。其实真实还是美好的,只是我们已经不会去领略其美好,反而用虚幻的想法去想象所谓的真实。这样才有了反差,这样才有了惊讶。这是接受真实自己的一个方面,就是接受真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大书特书的话题,仍然是点到为止。

接受真实自我的另一方面,就是克服自我意识带来的自负。应该说,人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好的,也可能是生存压力的产物。但我们今天社会所塑造的人们,拥有过渡的自我认可,这一点使得我们很难真的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在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强迫自己去接受真实的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己对这个现实,到底有多么难以接受。我有时会在朋友圈上发一些五言或七言的打油诗。虽然我自己意识中清醒地认为,这些也就是打油诗的水平,但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并没有我的逻辑思维那样容易接受这个现实。为了正视这个问题,我去在朋友圈里翻那些文学素养高于自己的朋友的朋友圈。果然,看到了比自己更高一筹的文字。这一点,在逻辑思维层面很容易接受,但是,你能感觉自己的心跳开始加快,对于别人强于自己的现实,开始拒绝。开始有这样的念头出现在头脑中:这个朋友看到我的朋友圈后,一定会笑话我的。手开始发抖,然后,迅速翻这个朋友的所有朋友圈,期望找到哪怕一丝证据,证明朋友不如自己。这时,已经浑身都很激动,像是马上要面临大考一样的紧张。大约10到20分钟后,心情才渐渐平复。这整个的心情起伏过程,都是在自己的逻辑意识的监督下完成的。这个过程告诉我,我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强烈的。对于一个意识上已经可以认识的问题,心理上却还存在强大的抵抗力。这个事件是在接受自我的过程中,很有意思也很说明问题的。

说了这么多,大约也看到了人要做到诚实,特别是自我诚实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必然是一个亲历亲为,亲证亲修的过程。这也是人的成长从无意识成长转变为有意识成长的一个过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