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西雅图

多云的天,无赖的雨,一场偶遇,几年光阴。讲一段小故事,叫我和西雅图。

那一年出差,住在公司租的短期公寓里。看到一本杂志,介绍西雅图地区生活环境的。本来对这个地区印象就不错,看到那本杂志后,竟然爱不释手。最终,把它带回了国。决心赴美,并不是一种特别强烈的心情。相反,却是平静而坚定的想法。似乎从没怀疑过自己的这个决定,也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应该说,当我有了来西雅图的想法时,就觉得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只要去做就可以了。事后证明,果然如此。

买一张到美国的单程机票,总觉得是少见的事。离家的感觉,也大概是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次的离家,是我生活中很特别的一次。即是因为那是离开此前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更因为,这一次离开后,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人和事都发生了大变化。哪怕是半年后回国,也已经不可挽回。于是,这一次分别,不只是和故乡的分别,更是和过去20年的分别。

当飞机降落在西雅图-塔科马机场后,我找到了租车的地方。此前在国内,只有几个小时的驾驶经验,现在,却要独自驱车去几十公里外的临时住宿。紧张是唯一能感觉到的东西了。然而,这种紧张在一切都安顿下来之后,就迅速消逝了。我开始感觉到自己一心想来这个地方的原始冲动:闲散和自由。

虽然是一个在大城市长大的人,却一直不能习惯城市的喧嚣和拥挤。我寻找过很多年,但从没有在这热闹中找到任何我喜欢的东西。匆忙的脚步,无意义的攀谈,利益的追逐和转移,我甚至有时候都找不出太多出门的理由。于是,当我在西雅图郊区的雷蒙德的安静街道上行走时,我能体会到那难得的平静,又竟如久别重逢。这就是一颗种子,在心中埋下,长大,挣脱。

另一个是自由。你若逼问,什么东西使我不自由。我说不出,但又觉得在北京的每一分钟,你都在说别人的话,做别人的事,在意别人的介意,争取别人的肯定。这个世界就没你什么事。鲁迅先生说的吃人,也大抵不过如此吧。而西雅图,没有这些。

西雅图只有雨。入秋到初夏,是西雅图的雨季。连绵不绝的雨水,时而让人觉得单调,但我更多的时候,是坐在窗前,看院子里的雨景。可以什么都不想,就这么坐着。我承认,这也是一种奢侈,一种西雅图式的奢侈。

到了晴天,走在大街上,人与人仍可以保持相当的距离。你自可以在街道上,无目的的行走,就如你的头脑里,漫无目的的思绪。想点什么,又不想什么。大约也算一种禅定,一种修行。一种西雅图式的修行。

这就是我和西雅图的故事,简单而曲折,偶遇却必然,用心求无心,现在即未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