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和老婆回了趟北京,这是两年多以来,第一次回国。要不是行程安排紧张,肯定是颇多感慨。现在看来,可记之事,说多可多,说少也可少。
过去的两年多,发生了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大约是人到30却依然迷茫。在各种迷茫中,最颠覆性的是对过去这30年的一个整体的看法: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自然,这样的命题是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的,但对“失败”的认识,确是极大的不同了。也正因此,才意识到一个特别的境界,它叫“宽容”。
是的,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必是真心努力才能体会并到达的境界。通常我们会把“宽容”理解为“容忍”。其实这个“忍”字说明了它们的区别:宽容是自发的,平和的,无需忍耐的。不少时间里,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前30年,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算是成功的。只是不久前才意识到,这“成功”是以身边每个人的“宽容”为基础的。一直以来,竟然觉得自己的今天,主要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这样无知,怎么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失败了。
头几次来美国的时候,只是觉得美国人都热情。他们主动和你说话,即使不认识的人,路过时也向你问好。刚定居在这里的时候,觉得去哪里都是别人热情的接待。即使是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餐馆,也是一样。起先,只是觉得大约国情如此。后来发现,这是基于美国文化中对个人的认可和宽容。之所以要宽容,就是因为这个文化把人当作活生生的人。他们相信人无完人,所以人都会犯错误。对人宽容,实际上是对人性的宽容。这也是为什么我会一直觉得在美国生活和工作,让人感到难得的自由。
也许正是因为想到这些,此次回国之旅,也处处都以宽容为要。在此之前,我也以是否对服务人员,特别是餐馆服务人员发脾气来衡量自己。显然,此前都是失败的。后来,到了美国,又觉得是美国人热情,做事周到,我才从不用担心自己会生气,甚至发脾气。但这次回国前,我的想法改变了。我觉得那只是因为自己对别人是容忍的,不是宽容的。既然我可以对美国人和颜悦色,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同胞更加宽容呢?可喜的是:这次回国,我做到了。我没有和任何服务人员动怒,包括餐馆的工作人员。
有意思的是,我又觉得是国内的服务人员的水平提高了,他们似乎不再做任何让我不悦的事情,于是才有这样的结果的。不管是不是真的如此,此次回国之行,是我实践“宽容”之行,结果也是令我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