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岛之旅

两个久不出门的人去旅游了。目的地是可爱岛。

我们的计划是在可爱岛呆上8天。关于这个计划,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为什么是可爱岛。走前就有朋友问,以前去过夏威夷么?为什么第一次就选可爱岛?为什么在哪里呆8天?一般来讲,一个岛呆上两、三天就够了。特别是可爱岛,恐怕是很多去过夏威夷很多次的人都会推荐的。对我们来讲,很简单。可爱岛是夏威夷最北端的岛,所以最安全。我以微薄的的地质学知识,只能做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是8天?我们不想休假的时候,太过奔波。不想到可爱岛度假之后,再回西雅图“休息”。对了,这确实是我们第一次夏威夷之旅。

此外,这并不是一篇游记。应该算是备忘录吧。既然是备忘录,就先记下行程。

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我们凌晨六点多出发。当地时间下午三点多,到达利胡埃市。星期六,开车北行。途中尝到甜美的椰子。在路尽头的海滩公园的沙滩上漫步。公园的路对面,是海蚀岩洞。地面上波痕起伏,洞内阴凉漆黑。归途中,恰逢当地芋头节。只是没带够现金,最终,交了门票后,只买得两份小吃。其中的芋头蘸炼乳,很是美味。此后遇到一小镇,赶忙取了现金。再往回走,黄昏时分,在另一沙滩公园,坐看海景由亮变暗,由暗变黑。周日,开车西南行。到达了威美亚峡谷。在一条本以为只有最多十分钟的山路上,苦行了两三个小时。由于准备不足,没有带水。还是一对同路的老夫妇,看到我们无备而来,送了瓶矿泉水给我们。周一,参观了当地的热带植物园。周二,在威陆亚河上划皮艇。周三,逛了逛当地的农贸市场。周四,浮潜,看到了鳐鱼和海豚。浮潜时,和海龟一起游泳。周五,在酒店休息一天,晚上再去Roy’s。周六,在浮潜下水的码头,最后留恋一下蓝天,白云,高山,碧海。中午上飞机,飞回西雅图。

游记虽然免了,但还可以写一些感受的。

度假

度假不是旅游,更不是成群的旅游团。其实也不是背包客那样的行走。度假,本可以是放松,闲适,无忧无虑的。是的,这次可爱岛之行就是度假的感觉。有想法,没计划.不去可以寻找特定的感觉,也不轻易放过新鲜的体验.即像是与这个世界断绝了联系,又像是头一次和这个世界亲密接触。除了四面环海的环境时不时的会让自己有奇妙的感觉以外,度假,基本上就是呼吸,用最放松的方式呼吸。

观景

久居城市里的人,在亲近自然的时候,总不可避免内心充满新奇。无论是海边的岩洞,宽阔的山谷,还是无边的海洋和不知疲倦的海浪,无一不叫人驻足,留恋,和感慨。其实,你在这些地方见到的最多的,是拍照留念。我们对此倒并不积极。只是选个合适的角度,欣赏这永远欣赏不完的景色。除了不时的三言两语,便是安静地看着。看天,看地,看山,看海,看这百千万亿年从不重复的景色,看这无一时一刻停歇的自然。浮躁的心也渐渐静了下来,越来越静,甚至进入类似冥想的状态。我们努力地去记住当时所有的感受,似乎此后,一闭上眼睛,就马上可以身临其境。

浮潜

浮潜显然是海上特有的项目。本以为是在一人来深的海边,谁想却是近十米。水性本不好的的我,穿上脚蹼之后,竟是连漂浮也困难。主要的原因在于鼻子里进水,这瞬间使我感到无比的恐惧。之前的话其实只说了一半,对于久居于城市里的人,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也总不可避免内心充满恐惧。恐惧使人如此不安,挣扎在水里的,似乎是另一个人。不过,海可真清啊。向下十多米,清澈见底。虽然很多鱼躲在海底附近,仍然是可以分清各自种类。海龟自然是大胆得多了,在我们身边,若无其事。导游自然是如鱼得水,上浮下潜。要不是导游告诉我用手捏住鼻子,我恐怕是根本没有机会浮起来向下看的。鼻子进水可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直到上岸后若干个小时,只要一低头,便有海水不停地从鼻孔中流出。

饮食

起初,我个人并没有对夏威夷的饮食抱有什么特别的期望。第一个吸引我的,是椰子。我们在夏威夷尝到的第一个椰子鲜美又甜香,彻底改变了我对椰子的印象。有同样改变的另一种水果是菠萝,那是一种充满果香,全无酸涩的感觉。一个小的发现,是一家专营早餐和午餐的小饭馆。它的英式早餐很和我们的胃口。一个大的发现,是一家饭菜做得非常好吃的当地有名的饭馆(Roy’s)。如果说对可爱岛旅行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不要错过这家饭馆,和他们家的鸡尾酒。

观星

如果说此行有哪些以外的收获的话,那就是看星星。出发前就得知此行的若干天中,天天都阴天下雨。所以,从来也没想过看星星。只是先后几天在海边游泳归来后,坐在沙滩躺椅上,时常能看到比平时印象中多得多的星星。直到临走前的时候,才下定决心,找一个几乎无灯光的地方,仔细看上一回。收获还真是不小。平时抬头望天,看到的多是北斗七星。冬天则是猎户座。无灯光的夏威夷,则是繁星满天,一时也有点不知从哪里看起了。猎户还是第一个看到的。北斗七星倒不见了,可能是我们的纬度太低的缘故。看到了仙后座。天顶有颗很亮的星,借助现代通信工具,得知那是木星。在猎户座不远处,有另一颗较亮的星,查到是天狼星。顿时,俩人对苏东坡老先生“西北望,射天狼”的说法,感觉有点上当受骗。天顶处,六七颗星围在一处,查了查,那边是著名的昴宿星团。最后,我还平生第一次看到了流星。

这就是可爱岛之行的主要记忆。

吃在美国 – No more curry

几乎所有来美的中国人在临行前都被告知美国的饮食不合中国人的胃口。我出发之前想过无非是汉堡或pizza,忍忍就可以了。其实,还是比我想像得有意思得多。

Cafeteria

Building 9的Cafeteria是我们去得比较多的。而这里的食品和服务,据说都是“外包”的。不管怎么样,都还是美国的食品,也许是快餐,不过好像大家还是经常排队等着炸鸡排或炸别的什么东西。我不喜欢排队,所以经常吃pizza。在国内的时候觉得pizza还是可以忍受的。可哪里知道,当一个中国人一个星期内几乎天天中午吃pizza的时候,胃还是会反抗的。我也许算是适应能力比较好的,所以只有一点点的厌食的感觉。不过说实话,这里的pizza在pizza中还算是不错的,可以和达美乐打个平手吧。我想,等我回到ATC,可能很害怕lunch talk。至少会害怕一段时间吧。

Provider of Meal

我们的PM如是解释他的title。其实他来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他有车!所以,他在这里的一个星期,是我的味觉充分享受(或者说被蹂躏)的一个星期。有车就有快乐,这句话放在美国一点也不假;当然,有快乐就有痛苦,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和PM出去吃东西的时候,你的任务就是品尝。偶尔也有你点菜的时候,那是当菜单上有中文的时候。

Todai

这个小日本人开的自助餐馆,$25一位。里面有海鲜,すし和我从来都不曾尝的刺し身。像我这种对海鲜不太感冒的人来这里真是有点奢侈。一根300个长的大螃蟹腿,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有一种手掌长的虾味道不错,这种虾很像以前能在北京买到的“龙虾”。蟹肉丝做的salad还算可以。当然,甜点比较合我的味口,但不敢流连。すし也有,但没有试,听说里面的鱼肉也是生的。很奇怪为什么小日本人长寿的人很多,难道和吃生有关系?算了,不想了,他们要是不正视历史,就是吃生屎或生吃屎也不关我什么事。

听说上一次一行若干人等来todai吃饭,有一个很PP的服务生MM。结帐的时候,那个MM在帐单上画了一个happy face和heart。其直接结果就是,那天付帐的人给了20%的小费。

No more curry

PM和我们的dev曾经抱怨过印度饭,说都是一个味道。我们也有幸跟随2个PM吃了一回印度的curry。印度的主食是饼,各种各样那上去似乎不同的饼,其次可能是米饭。当然,饼是不会干吃的,所以就配有各种各样的curry。我这一次算是领教了curry,有甜有辣,还有各种中国没有的香料。现在如果再让我吃一次这些curry的话,我想,我的第一反应会是呕吐,哇…..,而不是下咽。当然,当时由于是头一次吃,所以没有什么心理准备,而且这些curry似乎“后劲”很大,吃完后才觉得不爽。所以,当时吃的时候还有兴致和他们讨论为什么西方人喜欢放香料。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食物以肉食为主,不易长期保存。说到这些,便又想起了陈平的著作《文明的分岔》,于是就想到了战争规模,想到了东西方不同的战争史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远了,有点儿跑题了。但至于西方和印度是个怎样的关系,涉及到历史的东西我知之不是甚少,而是一点也没有,所以不谈,谈了也是跑题。跑题是要扣分的呀……Stop!

Thai food

当吃完了curry后,我们的PM又提到了Thai food。我想,离中国近一点了,味道应该可口一些。但事实是,看不到什么curry了,但吃起来全是curry的味道。害得我们跟一个没有和我们一起吃印度菜的哥们又开始谈curry,香料,东西方文化……痛苦,有时只有自己知道。

老四川

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话题。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经常听我们的dev说我们可以去哪里哪里吃。听上去有很多名堂,当时就想,自己才呆这么几天,哪儿有机会吃这么多地方呀。谁想到,在这里的一个多星期里,还真品尝了不少中餐。这里的中餐多以广东菜为众。老四川是一个少有的做北方菜的地方,很合我的味口。特别是吃过了又甜又辣又有香料(没有历史)的curry(还有个哇)之后,特别想念老四川的“张飞牛腩”(水煮牛肉)的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辣。此后,老四川之于我,正如jeem’s之于ZK。尽在不言中。有人会说老四川比较火爆是因为比较便宜,我想说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贵溅评品味。好吃就好。

Barking Frog

精彩,总是留给有耐心读到最后的读者。Barking Frog是我们有幸和这边的IE team一起吃饭的地方。而且是很美国的一顿。我不知道自己点了什么,反正是什么chicken什么什么,前面后面的单词我也不记得了,也记不住了。反正上来先是一盘汤,没记得有什么特别的,除了特别的咸以外。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和这边的PM,一个即将结婚的MM练口语。不能算是聊天,因为聊天的时候是不会让对方感觉到压力而去解释很多名词的含义的。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肯定的是,这段时间是中餐满座时等第一道菜平均时间的5倍或更多—-就在这么久之后,我的主食上来了。两块很厚的鸡块,一个比鸡块厚两倍的土豆泥。吃完之后that’s all。又等了一段时间,上了一些甜点和冰激凌。然后擦擦嘴,拍拍屁股走人。事后了解到,10个人吃了七、八百刀。加上小费,我们消费了有1000美金。还好是MS pay。换成别的公司,恐怕出了Barking Frog,就见到了Barking Boss……

CheeseCake Factory

那天吃过Thai food,我已经是比较饱了。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那么多的curry我还会比较饱呢?那是因为那天有白米饭。在吃完那些curry之后,我又吃了不少的白米饭来缓解味觉的痛苦。但刚走出餐厅,就被告之要去吃cheesecake。早知道是这样的安排,我就吃只些白米饭好了。不过cheesecake的味道还真是挺不错的,当然,主要还是甜甜的,还有很多巧克力。不过我们还是尝了一下真正的apple pie。绝对不是麦当劳里的那种,说实话,很难吃的。只有那个在美国长大的PM很喜欢,剩下的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吃cake。Coffee也很不错,而且服务生不会问你“Milk or Sugar”,而是cream。

喜欢而不讲究

对于一些新鲜的东西,我还是喜欢尝试的。但我对于吃的东西,远没有对于排版那样的苛求。所以,如果你觉得我这里写的东西很土的话,就不用骂我了。

忘拿receipt了

今天中午,P和F也来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很高兴。那天语言不通的收银员,今天看上去很高兴。我也很高兴,结果就忘记了拿receipt。$6.05呀,50多块这么就没了……

中午一般都去Building 9的cafeteria。这里头,能接受的东西主要是pizza。还有就是一些不是很甜的东西。奶油,果酱,随处可见而且非常的甜。唯一好一些的就是有一些青菜、西红柿,即是免费的,又是新鲜的,没有加工过的,只是切开而已。我是每次必吃pizza,想必回京之后,会长期不敢参加brownbag。后果很严重。

这使我想起了昨天去枫林,菜单上竟然写着鱼香肉丝,好熟悉的名字呀。一看价钱,呵呵,$11.95。跟北京一个价呀,只不过是美金罢了。

说到现金,想到当初从国内换美金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还是挣得太少了。个把月的工资换成美金后,就那么几张纸,一眼就看明白了,数都不用数。先不说什么真钞假币的,单是一阵风没留神,这月就算白干。这次我可下了决心,以后一定要挣美元。指望人民币升值呀,那您就等着吧,什么时候唐僧闭了嘴,悟能诫了色,什么时候人民币也升不到美元这么多。除非哪天上帝大脑进了水,一不留神把自由女神放到了天安门广场,呵呵,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恐怕你我也早就不在世上了吧。

不贫了,记得要拿receipt,头等大事,头等大事。

对了,别把receipt拼成recipe。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F喝了下面那个东东。闻上去一股桃子味,可真是很难喝。仔细看包装,上面写道:No Sweeteners, No Calories, Sodium Free — All Natural。真是不知道自己在喝些什么。遂记录之,望后来者不要轻易尝试。)

生活环境

昨天,周六的下午,有机会自己出去走动走动。感觉到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不会开车和没有车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也许回去后不久,我会开始考虑考虑的。

没有车,所以走不远;没有人,所有只照些花花草草,树木房屋。

先说树,这里的树很多,而且很高。就像当初我走进北航,就感觉北航的树要比北大的高出许多。而在这个,似乎树木都是这样的高度。不知是当时建设的时候就保护好了,还是建好房子后再栽的。也许两者都有吧。美国再怎么样,也有两百年的历史。两百年,哪怕有几十年,也是可以让树长到这么高的。而中华子孙们,可能还需要等上几十年呀,才有可能在同等发达的城市中看到树木环绕的景色。人家说的是森林覆盖率,别拿草坪来糊弄我们。

这里的人行道并不都是斑马线,或者说基本上都不是,只是两条简单的平行线。而且过马路的时候要按灯。这和北京有所不同。在北京,需要按灯的是只供行人过马路的地方。这里是路口都需要去按灯。但按了灯并不等于你就可以马上过马路了。还是需要你等一段时间,一般横向行驶的车是红灯的时候,你就可以过了。似乎和北京过马路只有一点点不同。在北京,不管有没有行人过马路,只要行人可以过马路了,灯还是会变绿的。在这里,如果你不按,行人灯永远都是红的。至于这两种方式哪个更有道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不要被美国佬的东西吓到--拿来主义就是拿来看看。

这里花一般都是起点缀作用的,布置在一些路牌的旁边。不像在北京,你可能会随处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草,特别是国庆节、春节等大型节日期间。这不,为了这个东西方的不同观点,国家歌剧院的设计师和我国的专家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设计师坚持要高大的乔木,而我国专家希望以花草来点缀。最后,哪怕是临时摆上几盆的提议也被坚决否定。难道他们就真的这么喜欢水泥的森林而惧怕高大的树木么?难怪有人骂他们精神阳萎。To be flowers or trees, that is not only a question.

 

 

语言不通

到了美国,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实在是太小了。相当于他们这里的五、六岁的小孩子吧,也许还不如。我曾经和我们的dev开玩笑,我说在这边工作真的很累,每次说话前,都要次“翻译”模块Load进来,而且这个模块还是个Pre-Beta版,不那么好用,而且很耗费体力。一不说英语了,它还会淡出大脑--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一块硬件加速卡呀。

有一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感觉很困,就习惯性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突然听到有人喊:”Go home, Lin…..balabala…”。原来是这里的test lead。我当时刚睡醒,他说的话我什么也没有听明白--他说得也忒快了。

最要紧的是这里卖东西的,她们说话快,而且声音小。她们经常会弄得我很迷惑,我却经常弄得她们很郁闷。好在来之前,Tim跟我说过,听不懂他们说话是很正常的。我这才可以得到稍许的安心。

Microsoft一般没有晚饭,如果是team要加班,他们一般都会准备free food。然而,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和dev去中餐厅吃饭。中餐厅就不会语言问题,他们都会说国语,有些人还会说普通话。菜单也多有汉字,不过可笑的就是那些菜名的中文翻译。可怜这些西方人有舌头没口福呀。当初学日语的时候说过“料理”这个词。“料”是指做饭用的各种材料,在这方面,日本是很讲究的,所以他们做的饭都比较好看,所谓用眼睛来吃的饭。而西方人很讲究“理”,就是做饭的过程。不管对象是什么,过程总是很讲究,以致于需要一些天秤或秒表。我在这里的cafeteria还看到他们会用一个探针样的东西去测量一块厚厚的鸡肉是否已经烤熟。所以,他们是在用技艺做饭,而用胃来吃饭。只有中国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料理”,所以会说中国人是拿“舌头”吃饭的。

本来说语言,结果说到吃饭上来了。Wandering。是用在这里么?不知道。反正我现在决定,以后是单词就背,不管能记多久,不放过一个生词。哪怕记住一分钟,我也至少知道过这个单词的含义。总之,在这边,打击还是不小的。想来也学了有十年的英语了,这十多年来,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