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麟话西游之五

[hana-flv-player video=”http://d35xjlvobqn7pu.cloudfront.net/video/xyj04.flv”
width=”400″
height=”auto”
description=”86版《西游记》第四集:困囚五行山”
player=”5″
autoload=”false” autoplay=”false”
loop=”false” autorewind=”true”
skin=”onedesign”
/]
86版《西游记》第四集:困囚五行山。版权声明:本人无此视频版权,如版权所有人不愿个人网站使用此视频,请与站长联系。电子邮件:webmaster @ tianlynn.net。

五百年桑田沧海
顽石也长满青苔
只一颗心儿未死
向往着逍遥自在
哪怕是野火焚烧
哪怕是冰雪覆盖
依然是志向不改
依然是信念不衰
蹉跎了岁月
激荡着情怀
为什么
为什么
偏有这样的安排

这是电视剧《西游记》第4集中的插曲《五百年桑田沧海》的歌词。笔者去掉了因音乐而重复的文字。一向是喜欢阎肃先生的词的,这一首,也不例外。只是个人以为,对于孙悟空来说,无有所谓志向与信念。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前面已经说过了。孙大圣虽然本领高超,却服不住自己的心。他因生死困惑,寻道以求解脱。确实,他做到了。远离了生死的束缚,但仍未自由。原因就是他的心。他的心随外在起伏变化,自己不能做主。然而,这时的孙悟空并没有高于常人,也就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自由。终于,这心猿遇到了佛祖。佛祖手掌一翻,将孙大圣压于五行山下。人们只认得这五行山束缚了自由的孙大圣,却不知,佛祖手掌一翻,不过是将孙悟空内心的无形的不自由,变化成外在的有形的不自由。这实是一桩大慈悲。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各种原因的不自由,这些不自由,与外界条件结合,形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不幸和痛苦。这就是每个人身上的五行山。只有直面这现实,只有直面内心的不自由,才有可能走出束缚,走向真正的自由。一个内心真正自由之人,是不会被任何东西束缚的。他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也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也因此,任何事都不可能逃出他的手掌心。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就是佛性。

孙悟空的事先说到这里,这一集《西游记》的后一半,是讲取经的主角:唐三藏。原著中,在大闹天宫之后,颇有一些与唐僧无关的文字。主要是讲唐太宗如何失信于泾河龙王,如何在阴曹地府走过一遭,为何修建相国寺,为何大办佛事。正因大办佛事,才引出我们这位玄奘法师。如果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传诗的心思,那吴承恩老先生写《西游记》,便颇有“故事新编”的意味。

整部《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个绝对不能缺少的人物,但我们很难称之为引人注目的主角。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取经路上,却只有玄奘法师的身影。虽然同龄人都很喜欢《西游记》电视剧或小说,笔者却要在此啰嗦几句。历史中的玄奘法师,和小说中的“唐僧”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玄奘法师真实的西行求法的故事,也非常值得今天的人们去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丝毫不比《西游记》的丰富想象乏味,反之,却有着更加震撼人心的,真实的力量。在此,笔者推荐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玄奘西游记》。这个系列,语言生动风趣,史料丰富,是了解真实历史的好起点。

《西游记》作为小说,不合历史或不合佛家教义的地方颇多。笔者自然不用一一列举。择其重点,介绍一二,以资阅读之乐趣。

首先,就是玄奘法师的性格。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绝不像小说中的唐僧一样胆小懦弱。在西行求法的路上,玄奘法师经常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机智,解决路途上的各种难题。无论是面对一国之主,还是强盗土匪,都应对得当。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一步一步到达终点的。第二,玄奘法师根本就不是太宗皇帝的御弟,正好相反,他是偷渡出国,甚至险些在出关时命丧烽火台下。第三,玄奘法师西行路上,虽然充满艰难险阻,可法师还是一路记下了所到之处的主要地理和文化特点。在他回国后,形成了一本叫做《大唐西域记》的书。据钱文忠教授介绍,这本书对西域各国多有涉及。文字详略得当,记载准确。顺便提一下,编写这本《大唐西域记》是在玄奘法师回国后,在大唐天子在高调迎接之后,皇帝提出的一个任务。目的在于了解西域各国情况,以备外交及军事之用。而专门记录玄奘法师西行经历的书,是由玄奘法师弟子据法师口述整理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才是真实版的“西游记”。

最后,让我们再聊一聊玄奘法师对佛学的贡献。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我们都说唐僧是去西天取“经”,其实我们这位玄奘法师去天竺学习的重点,是一部“论”,而不是“经”。佛家的习惯,佛所说的经典,称之为“经”。而佛的弟子所说或著作的文字,称之为“论”。玄奘法师,不远万里去印度学习的,是一部叫做《瑜伽师地论》的重要经典。这是一部唯识学著作,共有100卷。据传,是弥勒菩萨所宣讲的。学成归来的玄奘法师,成为中国唯识宗的开山鼻祖。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有宗,或慈恩宗。这些个名字中,最有意思的是“有宗”。普通人提到佛家,第一反应,不是“阿弥陀佛”就是“四大皆空”。读过《心经》的,更是留下满脑子空啊无啊的印象。貌似佛家眼中,什么都是空的。既然如此,这“有宗”的名字就十分的耐人寻味。正如这《心经》,一路空无下来,最后偏又着落到一句“真实不虚”。

这就是我们的玄奘法师和他的《西游记》。

[hana-flv-player video=”http://d35xjlvobqn7pu.cloudfront.net/video/xzxyj01.flv”
width=”400″
height=”auto”
description=”《玄奘西游记》第一集:玄奘身世”
player=”5″
autoload=”false” autoplay=”false”
loop=”false” autorewind=”true”
skin=”onedesign”
/]
《百家讲坛》之《玄奘西游记》第一集:玄奘身世。版权声明:本人无此视频版权,如版权所有人不愿个人网站使用此视频,请与站长联系。电子邮件:webmaster @ tianlynn.net。
[hana-flv-player video=”http://d35xjlvobqn7pu.cloudfront.net/video/xzxyj02.flv”
width=”400″
height=”auto”
description=”《玄奘西游记》第二集:皈依佛门”
player=”5″
autoload=”false” autoplay=”false”
loop=”false” autorewind=”true”
skin=”onedesign”
/]
《百家讲坛》之《玄奘西游记》第二集:皈依佛门。版权声明:本人无此视频版权,如版权所有人不愿个人网站使用此视频,请与站长联系。电子邮件:webmaster @ tianlynn.net。
[hana-flv-player video=”http://d35xjlvobqn7pu.cloudfront.net/video/xzxyj03.flv”
width=”400″
height=”auto”
description=”《玄奘西游记》第三集:求学之路”
player=”5″
autoload=”false” autoplay=”false”
loop=”false” autorewind=”true”
skin=”onedesign”
/]
《百家讲坛》之《玄奘西游记》第三集:求学之路。版权声明:本人无此视频版权,如版权所有人不愿个人网站使用此视频,请与站长联系。电子邮件:webmaster @ tianlynn.net。

老麟话西游之五》上有3个想法

  1. 《西游记》作为小说,不合历史或不合佛家教义的地方颇多。佛教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粉饰成极乐世界的代表,在这一美好意愿的前提下;佛教中歪曲历史的地方非常多。譬如,看一下南大出的《慧能评传》,再看《坛经》,发现坛经中说胡话的地方非常多。

    四大皆空,这个词我最近体悟到,空实际上应当理解为“太空”(宇宙本元),人是“四大和空”一共五大因缘和合而成。而中文字义上一般都会顺势理解为“空幻”;这实在是造成了佛教一大误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