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备忘录》之九

前面说过,“定而后能静”。心里少有追求外在事物的冲动,既是心静。然而如何“静而后能安”?须直面内心的恐惧。是的,此文再谈恐惧。

再谈恐惧

说了这么多恐惧,其实也不用谈虎色变。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在人的正常成长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还是孩童时,面对新鲜事物,通常是好奇心和恐惧心并存的。好奇心驱使人们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而恐惧心,保护人们远离潜在的危险。小孩子不可能总在父母身边,适当地保持一种恐惧心,会使小孩子独处时,更有安全保障。有些溺爱子女的父母,对小孩的好奇心予以满足,在面对危险时,总试图保护孩子,以使其不受伤害。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警觉性,不了解生活中的种种危险,很有可能在生活中,受到意外的伤害。

然而,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内心中最直接的恐惧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知识,逻辑和经验。人们不再总需要恐惧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虽然这样说,可恐惧并没有从我们的心里消失,而是渐渐进入到思想的深处,在下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如前文所说,人的很多不良的情绪,其背后,都有恐惧的影子。比如,人们因恐惧自己不如别人,才会顶住成绩,工资,职位,权利等身外之物,并对此斤斤计较。正因为这种恐惧,已离开意识的层面,进入到思想深处,非静下心不能察觉。

很多人,每日在匆忙中度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人看到,会说这是生活的热情。有些人会说,这是生活所迫。其实,人们除了填饱肚子外,更多的动力,是怕甘居人后。很多人,不甘心生活条件的落后,却谬称自己有上进心。而事实是,离开工资和职位,全然不知如何看待自己。也就不知如何分辨自己与他人谁更“强”,也就没办法得知自己是否落后于他人,落后多少。离开了物质条件的比较,就如同不会游泳的人落入水中,挣扎不止,非要站在陆地上不可。这种离开物质比较就带来的恐惧,和落水的恐惧一样,只会叫人挣扎。

静下心来,认真观察自己内心的恐惧。再一次,用理想和智慧,代替下意识中的恐惧,正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最要紧的事。内心全无恐惧,才是安心。

这才是“静而后能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